青春在基层闪耀 “青”力“青”为显担当
中国通讯社青海讯(记者 保积来 通讯员 拜永基)为充分发挥共青团联系服务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青年人才在基层一线锤炼党性、服务群众,近日,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南门峡镇到村任职大学生积极响应号召,深入开展“敲门行动”,在察民情、解民忧、聚民心中彰显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作为,让青春之花在乡村振兴沃土上绚丽绽放。
gfi中国通讯社
“敲门问需”彰显青春关怀:把群众事当作“自家事”
自到村任职七个月以来,南门峡老虎沟村、却藏寺村等5个村的任职大学生始终保持虚心学习的态度,积极努力提升自身能力。从初来乍到的适应阶段,逐步转变为主动融入乡村,积极投身入户走访工作。他们逐家逐户深入村民家中,详细记录村民的“急难愁盼”问题和家庭实际情况。每至一户,大学生们都与村民亲切交谈,了解村民生活状况与需求,住房条件、医疗保障、子女教育、农业生产等诸多方面,无一遗漏,均详细记录在笔记本上。这些密密麻麻的记录,不仅体现了对村民需求的高度关注,更彰显了他们为村民服务的坚定决心。通过精准对标需求,建立需求台账,为后续精准服务群众奠定坚实基础。从最初的跟随“前辈”走访,到如今主动策划走访路线、组织入户活动,大学生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用实际行动温暖着村民的心。
gfi中国通讯社
“产业问诊”展现青年智慧:将金点子化作“好钱景”
任职大学生们深入各村,挨家挨户调研种植规划和产业发展前景,为村民提供合理化建议。面临农户提出来的种植技术难题,大学生们立即行动起来,积极联系各村致富带头人、巾帼致富女能手,邀请他们为农户分享经验,提供技术指导,将一个个金点子逐步转化为村民增收致富的“好钱景”。在与农户交流过程中,大学生们积极学习本村产业发展特点,向原来的村书记、主任请教经验,逐步掌握了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他们积极探索新发展模式,帮助农户拓宽销售渠道,通过一系列努力,任职大学生们成功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助力村民走上致富道路。
gfi中国通讯社
“青春契约”凸显担当底色:把民生清单变为“幸福账单”
大学生们积极开展民政政策宣讲活动,向村民详细解读各项民生政策,确保村民了解政策、享受政策。在宣讲过程中,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解答村民疑问,帮助村民办理相关手续。针对一些年纪较大、行动不便的村民,他们主动上门服务,为村民提供便利。通过将民生政策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实现同频共振,让民生清单切实转化为村民的“幸福账单”。他们帮助村民申请低保、医保等政策补贴,解决村民的生活困难。同时,他们还积极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寻求广大群众意见,探索本村项目发展并积极申报,让村民切实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实惠。
当“到村任职”遇见“青春热血”,当“入户走访” 碰撞“乡村振兴”,这群年轻的“新村民”正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乡村广袤天地中书写“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时代答卷。
值班总编 夏都 责任编辑 清风 gfi中国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