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绣出“钱”景:祁连非遗技艺托起乡村致富梦
时间:2025-04-28 21:50:38 来源:
中国通讯社 作者:保积来 贺玉才 马海福
中国通讯社青海讯(记者 保积来 通讯员 贺玉才 马海福)在祁连山南麓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一场“指尖上的革命”正悄然改变着乡村妇女的生活轨迹。近日,祁连县2025年第一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河湟刺绣(祁连刺绣)培训班正式开班,30余名乡村妇女齐聚一堂,在省州级非遗传承人指导下,学习针法技巧、图案设计与现代市场需求分析,将传统技艺转化为增收“利器”。
yE7中国通讯社
传承创新,从“针线活”到“金手艺”
祁连刺绣作为青藏高原刺绣文化的典型代表,融合了藏族、蒙古族等多民族元素,以山川草原、神话故事为灵感,通过套针、藏绣等技法,将传统图案赋予现代审美。近年来,祁连县通过“非遗+培训”模式,累计开展刺绣等技能培训9期,惠及632人,培训合格率达90%以上。
“以前觉得刺绣就是缝缝补补,现在才知道这是能挣钱的手艺。”八宝镇东村村民马英感慨道。在此次培训中,她系统学习了立体绣、珠绣等创新技法,计划将祁连山水元素融入作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售。
省级非遗传承人井月兰带领团队研发的文创产品,将传统纹样与现代家居装饰结合,开发出刺绣抱枕、屏风等高端定制商品,年承接订单5000余件,带动23名妇女就业,人均月收入提升至2000元。
yE7中国通讯社
产业升级,从“家庭作坊”到“全域产业链”
祁连县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刺绣产业化,建成峨堡丝路民族工艺工贸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形成“设计-生产-销售”闭环。吉萍创办的公司通过订单生产,年承接5000余件省内外订单,产品远销省外各地。
“我们与滨州援青团队合作,将祁连刺绣纳入‘天境祁连’旅游商品体系,在景区设立非遗体验店,游客可参与定制绣品。”县文体旅游广电局负责人介绍,2024年,全县推出手工刺绣等24类142款全域旅游优质文创产品,开发就业岗位360个,年收入达640余万元。
默勒镇阿佳啦民族工艺品公司通过抖音直播带货,推出掐丝唐卡等创新产品,通过直播电商拓宽销售渠道,产品远销省内外,带动70%以上脱贫劳动力就业。
yE7中国通讯社
政策赋能,从“输血”到“造血”
中国五矿对口援青项目为刺绣产业注入活力,通过“订单式培训+就业服务”机制,将刺绣培训纳入政府补贴范围,帮助绣娘从“家庭主妇”转型为“技能人才”。“原来打零工每个月也就1000元左右的工资,现在我已经成为了一名合格的‘绣娘’,每月收入已经超过5000元,在家就可以挣钱,既能养家又能顾家,这都来源于传统民族手艺的魅力与价值”,来自祁连县八宝镇的马莲花在培训时高兴地说。
祁连县还设立非遗专项资金,用于刺绣培训、工具采购及宣传片制作,并推动“非遗进校园”,培养青少年传承人。
值班总编 夏都 责任编辑 清风 yE7中国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