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讯社福建讯 www.cnatv.com.cn/(特约记者 颜加泉)2025年6月24日,三明学院文传学院蔡登秋教授、三明市老科协常务副秘书长兼高级工艺美术师张平、三元区文化馆馆长李男、原三明市二轻联社四级调研员李振云、三元区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余锋(兼任三明市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及三明市非遗保护中心数字化部林芬等一行,赴沙县区高砂镇龙江村龙平龙窑开展实地调研,龙窑第六代守艺人周修东全程陪同并热情接待,双方就传统制瓷技艺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展开深入交流。
守艺人周修东:窑火不息,匠心永续
龙平龙窑始建于清代,历经六代传承,是闽中地区现存为数不多的柴烧龙窑之一。守艺人周修东向调研团队展示了龙窑的窑体结构、传统烧制工具及历代窑工手记,并现场演示了拉坯、修坯等核心技艺。他介绍,龙窑以松木为燃料,采用“三天三夜”不间断烧制法,成品釉色温润、器型古朴,但因工艺复杂、耗时耗力,近年来面临传承断层、市场萎缩的困境。“只要窑火不灭,我就要守下去。”周修东说,目前他正尝试与高校合作开发文创产品,同时培养年轻学徒,希望让龙窑技艺“活起来”。
专家团队建言献策,聚焦非遗活化与数字化
调研中,专家团队对龙窑技艺的文化价值给予高度评价,并提出多项保护建议:
蔡登秋教授(三明学院文传学院):建议将龙窑制瓷技艺与沙县小吃文化、客家民俗结合,打造“非遗+文旅”体验线路,吸引游客参与制瓷体验。
张平(市老科协常务副秘书长、高级工艺美术师):提出“传统工艺+现代设计”理念,建议开发茶具、香器等实用型文创产品,并设计龙窑IP形象,通过短视频与直播拓展市场。
林芬(市非遗保护中心数字化部):计划为龙窑建立数字化档案,通过3D扫描、VR技术复原烧制流程,打造线上非遗博物馆,同时开发“龙窑制瓷”互动游戏,吸引青少年关注。
余锋会长(三元区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呼吁将龙窑纳入省级非遗名录,设立专项保护资金,并推动“非遗进校园”活动,培养青少年传承兴趣。
多方协同,共绘非遗保护蓝图
调研结束后,专家团队与周修东共同商讨了龙窑非遗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包括:
1. 技艺传承:建立非遗传承人工作室,联合三明学院开设制瓷技艺短期培训班;
2. 产业活化:与文创企业合作开发“龙窑+”系列产品,并入驻电商平台;
3. 数字化传播:拍摄龙窑纪录片,在抖音、B站等平台开设“守艺人说龙窑”专栏;
4. 政策支持:向市文旅局申请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并推动龙窑周边文旅基础设施建设。
周修东对专家团队的建议表示感谢,并承诺将全力配合保护工作。“有了大家的支持,龙窑的窑火一定会越烧越旺!”他说。
此次调研是三明市非遗保护工作的又一重要实践。未来,随着多方协同的推进,龙平龙窑有望成为闽中地区非遗活化的标杆,让千年窑火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值班总编 陌封 责任编辑 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