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讯社四川讯 www.cnatv.com.cn/(特约记者 邓建)5 月 19日凌晨四点,眉山-邛崃三维项目工区仍笼罩在薄雾与夜色中。驾驶员彭国华、押运员喻祥已穿戴整齐,在押运车辆前逐一核对当天需配送的民爆物品。作为西南物探民爆工程中心项目组的“先遣兵”,他们的时钟总是快于黎明——只有前端供给精准到位,现场节奏才能一刻不乱。
押运车整齐排列准备出发。
车灯亮起,车队沿蜿蜒山路缓缓向作业点驶去。山道狭窄曲折,偶遇晨雾,更添几分考验。“物资准点到,生产才能准点开。”彭国华一边调整车速,一边留心路况。
而这,仅是民爆作业流程中的第一棒。
清晨七点,下药组工人背着工具包陆续抵达测线。与押运员完成交接后,班长游建强立即分配任务:“今天我们组负责二十七个井位,从山脚干到山顶,大家一鼓作气,标准不能打折!”
烈日下闷井作业。
随着气温爬升,山间作业区像蒸笼一样闷热,汗水很快浸透工装,安全帽里的热气直往外涌。游建强抬手擦汗,笑着打气:“越热越考验咱们的状态,干劲不能降!”
每一个井位,都需要人工背药、装填、闷井,重复的动作,却容不得任何松懈。“一个细节出错,后果就不是延误进度这么简单。”新来的小李正在学习闷井技术,他看似年轻,眼神却异常专注。
背着民爆物品向山顶搬迁。
中午前后,彭国华和喻祥再次前往现场,为各组按需补充物资。“要按时送到,确保施工进程。”喻祥在交接单上逐项核对数量,保证物资无误、安全可控。他们不直接参与井口装药,却是现场节奏的重要“前站”,保障着整条工序链条的稳定运转。
下午五点,白班任务告一段落,工人们收队返回驻地,抓紧时间洗漱、用餐、休整,为次日再战积蓄体力。
痛饮
夜幕降临,爆破组准时接棒,组长田晓辉调试设备、再次叮嘱安全措施:“夜间作业更讲协同,大家盯紧各自岗位!”夜色中,一束束信号灯闪烁,采集声与对讲机的呼应如电波穿云,在山谷间激荡出一道道清晰而有力的回响。
凌晨时分,车队迎着微露的鱼肚白回到驻地。设备检查完毕,数据整理就绪,另一轮押运计划又列入日程——接力准备就绪,只待下一阶段的晨光。
爆炸班开工准备。
从清晨的精准押运,到白日的标准下药,再到夜间的爆破采集,民爆工程中心项目组以时间为令、以安全为纲、以效率为尺,在环环相扣的工序中接续前行。正是这种分秒必争、彼此信赖的接力精神,为项目高质量推进注入了不竭动能。
值班总编 夏都 责任编辑 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