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横山非遗文化创新实践 从黄土高原走向全球的乡村振兴新范式 榆林市横山区互联网协会成立大会暨公益慰问演出侧记
时间:2025-04-29 14:06:35 来源:
中国通讯社 作者:刘小军
中国通讯社陕西讯www.cnatv.com.cn(记者 刘小军)2025年4月28日,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互联网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隆重举行。活动以“数字赋能文化,创新驱动振兴”为主题,同步举办“走进老年大学”公益慰问演出,通过非遗展演、数字融合、公益实践等多维度呈现横山文化魅力,成为全国文化创新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又一标杆案例。 YBx中国通讯社
YBx中国通讯社
一、非遗传承:从“活态保护”到“全球表达”
横山区是陕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横山老腰鼓、省级非遗横山说书等3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横山区通过“协会+传承人+产业”模式,构建非遗保护生态链,凝聚名民间艺人,推动非遗从“静态展示”向“活态传承”转型。
此次活动中,横山老腰鼓传承人高金爱以磅礴鼓点点燃全场,协会会员陕北说书名家熊竹英的《黄风起兮》因与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的合作蜚声国际,其说书段落被全球玩家誉为“中式rap”,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的典范。这一案例表明,非遗的“破圈”不仅依赖技艺本身,更需借助数字媒介的创新表达,实现从地域性到全球性的跨越。
YBx中国通讯社
二、数字赋能:打造乡村振兴“文化IP”
横山区互联网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当地数字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协会将聚焦三大方向:
1. 产业升级:依托“地理标志+非遗”模式,推动横山羊肉、响水豆腐等农特产品品牌化,2024年横山羊肉通过陕北说书形式亮相中国知识产权年会,品牌价值提升超30%。
2. 文旅融合:通过网络宣传,打造“稻田画”“稻蟹捕捞节”等文旅IP,2024年吸引游客超50万人次,带动农产品销售额突破2亿元。
3. 公益联动:联合企业、慈善组织常态化开展助老扶困活动,如2025年春节慰问中,协会为乡村老年群体提供物资援助与文艺演出,彰显社会责任。
YBx中国通讯社
YBx中国通讯社
YBx中国通讯社
三、全球视野:陕北文化的“现代性”探索
横山文化的创新实践,不仅为乡村振兴提供样本,更在全球语境下探索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艺术共鸣:陈凯歌导演的《黄土地》以陕北信天游为基调,40年前便以电影语言向世界传递黄土高原的生命力;今日横山非遗与游戏的结合,则通过数字艺术再现文化基因,引发海内外观众情感共鸣。
青年参与:熊竹英之女熊婉汝等“95后”新生代,通过AI技术、社交媒体推动非遗年轻化,如“去头视频”互动案例,展现传统文化与Z世代对话的无限可能。
国际传播:陕北说书在《黑神话:悟空》中的成功,印证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荷兰玩家主动联系学习说书技艺,表明文化输出需兼具深度内核与创新形式。
四、横山启示:乡村振兴的文化密码
横山区的实践为全国提供三大启示:
1. 非遗产业化:通过非遗工坊(如年产值1.14亿元的响水豆腐工坊)、节庆活动(如羊产业大会)实现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
2. 科技融合:借力游戏、短视频等数字平台,打破地域限制,让“小众”文化走向“大众”市场。
3. 代际传承:以“四进”活动(非遗进校园)培育年轻传承人,确保文化根脉永续。
横山区的探索证明,文化不仅是历史的沉淀,更是未来的引擎。在数字时代,以创新激活传统,以开放拥抱世界,方能书写乡村振兴的“诗和远方”。
值班总编:陌封 责任编辑:梓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