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环保 > 环境 > 正文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气象公报(2024年)》正式发布: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环境质量逐年向好
时间:2025-05-14 20:01:38    来源:中国通讯社    作者:保积来    
中国通讯社青海讯(记者 保积来)青海省林草局、青海省气象局、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于514日联合发布《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气象公报(2024年)》(以下简称《公报》),并于当日下午举行新闻发布会,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青海省气象局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介绍《公报》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DSC_5874.JPG
公报显示,2024年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环境变化情况如下:一是与近十年平均相比,年平均气温偏高,年降水量持平,年日照时数偏少。二是河流流量偏丰,土壤水分偏多,八一冰川、岗格尔肖合力冰川、团结峰冰川等典型冰川面积和冰储量均呈缩减态势,季节冻土最大冻结深度减小,积雪面积增大、积雪日数减少。三是植被覆盖度增加,草地生育期延长,草地产草量持平四是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增加,植被生态质量整体提升;园区内1—9月野牛沟草地生态系统整体表现为碳汇,园区水源涵养服务能力有所提升。
此次公报还对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2024年、试点前(2008—2017年)与试点后(2018—2024年)相关生态质量指标进行评估,结果显示:相较于试点前,2024年园区草地植被覆盖度整体增加3.9%,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增加15.7%,水源涵养服务能力指数上升20.1;试点后草地植被覆盖度整体增加2.7%,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增加5.3%,水源涵养服务能力指数上升18.1
近年来,青海省林草局、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与青海省气象局深度合作,结合国家公园生态环境质量监测需要,建成16个监测站点,实现了对祁连山重点区域生态环境实时监测。连续八年发布《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气象公报》,精准地掌握国家公园生态状况,为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深化合作机制,与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先后在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生态监测、生态保护成效评估、雪豹等旗舰物种监测等方面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广泛深入的合作机制使祁连山国家公园科研监测体系建设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单一到综合的突破和转变。
下一步,青海省林草局、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将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着重在生态大数据建设、旗舰物种研究、生物多样性调查、生态承载力评估、生态修复科技创新与应用、生态监测评估能力提升、人兽冲突调查研究、冰川保护示范、碳汇测算等方面寻求全方位合作,建立更加完善的科研合作机制,促进信息共享和成果交流,进一步拓宽国家公园“朋友圈”,引入更多先进的科研理念和技术手段,共同解决祁连山生态保护中的关键问题,为祁连山生态保护提供更加精准、科学的支持。强化综合监测,在稳步推进草地、湿地、水生态监测的基础上,统一监测标准,进一步拓展生态监测要素,不断优化完善生态监测网络布局,逐步实现对祁连山国家公园全要素稳定持续监测,用科学的数据、精准的成果为祁连山国家公园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值班总编 夏都   责任编辑 清风 p8j中国通讯社

分享到: 更多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用户: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如果你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点击排行